首页

【党史百年瞬间】十一月

时间:2021-11-22 17:10:53    来源:研究生处     浏览:

篇章一 南梁革命根据地

△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南梁纪念馆

1934年11月7日,明媚的阳光给初冬的陇东高原带来阵阵暖意,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在甘肃庆阳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举行。大会主席台就设在关帝庙对面的老戏台清音阁,主席台下汇集着红军队伍和工农群众,锣鼓声、口号声冲破云霄。

刘志丹之女刘力贞:那个时候的选举是点豆豆,选举被选的人坐那儿,后头有个碗,点黄豆。

曾任红十六军营教导员刘懋功:后来在荔园堡开大会,这大会就宣布,习仲勋当主席,苏维埃政府主席,刘志丹军委主席。

上世纪三十年代,以刘志丹、谢子长、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,在西北地区创造性地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,走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,先后在陕西、甘肃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,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寻找革命的出路。他们在陕甘交界处的华池县子午岭一带发现一处山大沟深的地方,当地人称之为——南梁。

△南梁寨子湾革命委员会(习仲勋、刘志丹旧居所)

陇东学院教授曲涛:第一,南梁地区山大沟深,交通不便,森林茂密,便于红军隐蔽;第二,南梁地区是西北地区敌人最薄弱的环节,南梁的南面关中地区呢,是当时杨虎城的势力范围,它的北面陕北地区那是井岳秀的势力范围,宁夏那是马鸿宾、马鸿逵的势力范围,而南梁这个点恰恰是敌人活动的一个真空环节。

1933年,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进军南梁,扫荡陕甘边界的反动武装,习仲勋等人深入南梁一带的山区农村,访贫问苦,扎根串连,播撒革命火种,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,陕北、陕甘边两块根据地也逐渐连成一片,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“硕果仅存”的革命根据地,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。

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忽培元:就在这种远离中央的情况下,他们独立地按照井冈山的道路,按照农村包围城市这种正确的指导方针,使得这块根据地逐步地不断地扩大。

△毛泽东收到刘志丹的亲笔信,兴奋地向大家宣布即将到陕北的消息。(图片来自《毛主席在长征途中》一书)

1935年9月,中央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来到甘肃陇南哈达铺时,部队只剩下7000多人。当毛泽东接过侦察班在镇上找到的几张报纸时,兴奋地说,“感谢国民党的报纸,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消息,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红军,还有根据地。我们要抗日,首先要到陕北去!”

篇章二 陈望道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

2012年11月29日上午,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不寻常的参观者。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大型展览时,指着一本泛黄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共产党人初心和信仰的故事。

习近平:一天,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,妈妈在外面喊着说:“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,吃了吗?”他说:“吃了吃了,甜极了。”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,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,嘴上全是黑墨水。结果吃错了,他旁边一碗红糖水,他没喝,把那个墨水给喝了,但是他浑然不觉啊,还说:“可甜了可甜了”。这人是谁呢?就是陈望道,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,就是写这本书。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:真理的味道非常甜。

△1920年9月,第二版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

1919年,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陈望道应《星期评论》杂志之邀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。为了专心致志完成这个任务,1920年2月,陈望道特地回到家乡义乌分水塘村,开始心无旁骛地潜心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。本来就对社会主义十分憧憬、对马克思主义充满敬仰的陈望道以日文版为依据,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,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,终于在当年4月完成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中文翻译。

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副主任、一级巡视员王祖强:因为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,理论的力量,它只要把这个道理讲透了,讲明白了,那么它这个力量就是无穷的。因为历史它是映照现实的,你光为历史而历史,不解决当下问题,它影响不了更多的人,所以陈望道的这种文本、精神不仅仅当年影响共产党人,现在也影响。

△油画,陈望道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

陈望道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时,正值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,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。《共产党宣言》中译本出版后,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。从此,这本只有28000多个汉字的小册子,成为中国共产党创造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。

篇章三 中国海军正式进入航母时代

△歼-15首次在“辽宁舰”上成功着舰,顺利完成舰上滑跃起飞。

2012年11月23日上午9点,一架黄色涂装、编号552的歼-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成功实现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,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航母时代。航母战斗机试飞员戴明盟永远记得那个难忘的瞬间。

△戴明盟,海军某舰载机综合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,曾获“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”荣誉称号,我国驾驶歼-15在“辽宁舰”成功着舰第一人。

戴明盟:那天天气非常好,天空上面瓦蓝瓦蓝的,一点云都没有,海上也是波澜不惊的。当时我以为有点像撞到一堵棉花墙的感觉,那个棉花墙可能会硬点,但是实际上当飞机的尾钩挂住钢索的时候,那种棉花墙要更软一些,应当是像撞到一个大的气球上面。

2012年9月25日,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,正式交付人民海军,但舰载机起降是个世界难题,它直接影响着航母的战斗力。有西方军事观察家称,中国想要驾驭航母,至少还要10年时间。然而,就在“辽宁舰”交接入列两个月后,已经为此进行过六年几千次飞行训练的戴明盟和战友们就驾驶着歼-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成功着舰。

戴明盟:要想驾驶一架时速两百多公里的飞机,落在一个这么小的甲板上,而且要非常精准地落在某一个点上,需要飞行员付出非常大的努力。

△2016年12月16日,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海上航行。

歼-15舰载战斗机成功实现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,是人民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标志着“辽宁舰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。

戴明盟:我们都说军舰是个移动的国土,它所在的地方就代表了我们中国的核心利益。能力有多大,责任就有多大,未来我们必须要把海军摆在前面发展,当然我也相信,随着我们强军之路越走越好,越走越稳,海军还会有更大的发展。

篇章四 小岗村实行农业“大包干”

△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的“包产到户”契约

1978年11月24日深夜,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“秘密契约”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,这是一份把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的“大包干”契约,也是一份干不成就要掉脑袋的生死状。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,他们这个举动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。

严立华:我有两进房子,老婆孩子在后面睡觉,我们在前头开的会,那时候开会非常保密的。

严金昌:我们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,也知道这样干肯定犯法,国家政策不允许。

严俊昌:一暴露就完了。

△小岗村“大包干”部分带头人合影

当晚,小岗村生产队的土地、耕牛和农具就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,轰轰烈烈的“大包干”由此开启。时任小岗村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说,对于这次秘密会议的主题,村民们心知肚明,但谁也不敢开口,他最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。

严宏昌:我说你们放心,如果我们走出了这条路,我相信党肯定会实事求是的。当时我就总结了三句话,完成国家的,留足集体的,剩下就是你们自己的。

村民严金昌回忆,“大包干”第一年,小岗村就迎来丰收。

△1979年,小岗村生产队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

严金昌:我家分了30多亩地,一天三顿饭,两顿饭在田里吃,大家一天到晚拼命干,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。79年下半年,来个大丰收,我们干了一年够吃5年的。家家都收那么多粮食,有的家放不下,粮食都放在外面。

此后,小岗村的创举有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,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先锋。1982年,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“一号文件”正式出台,明确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。从此,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。

篇章五 习近平总书记首提“中国梦”

2012年11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发表讲话时,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
习近平:何为中国梦?我以为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,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。

习近平说,现在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,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、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。

习近平:我坚信,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。我坚信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,把我国建成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。我更坚信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!

国家博物馆《复兴之路》展览

一百年前,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,它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。中国梦,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,更成为今天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