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快讯

【工作动态】导学思政在成大丨 (三)感悟分享:​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导学关系

发布日期:2020-09-28    浏览次数:

★导学思政在成大★

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我校着力构建符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的“导学思政”育人新格局。现已启动包括“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修班”“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”在内的系列培训活动,让导学思政与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协同前行,相互支撑,发挥出育人合力。

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我校着力构建符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的“导学思政”育人新格局。现已启动包括“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修班”“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”在内的系列培训活动,让导学思政与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协同前行,相互支撑,发挥出育人合力。

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导学关系

褚以文

药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

研究生教育承载着高端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,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,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,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,坚持“四为”方针,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,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,提升导师队伍水平,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,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。

长期以来,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,导师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控制与被控制、劝导与被劝导、管理与被管理的导学关系,学生犹如生产线上的“标准组件”处于完全被动的“被组装”地位,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。

通过本次导学思政专题培训,本人认为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,应该从以下方面构建新型的导学关系。

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,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,有立德树人的职责。导师既是研究生学术道路的指导者,也是价值观塑造的引路人,在培养过程中,须对研究生的学习、科研、品德及生活各方面进行指导并全面负责,在研究生的思想教育、科学道德等方面负有引导、示范和监督责任。要坚持教书和育人、言传和身教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,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、积极传播者、模范实践者。

导师本人必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主动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契机,持续掌握专业动态,创新理论知识,走在学术前沿,保持学术活力。要全身心投入研究生培养,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,持续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,让研究生充分参与科研活动,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,支持研究生参加科技竞赛,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,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,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。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、奉献精神和严苛的学术规范,不断提高自身素养,适应新时代新要求。

同时,树立“以人为本、因材施教”的导学观。研究生培养具有典型的“一对一”的个性化特征。因此,全方位了解培养对象的境遇和期盼,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等信息交流平台,关注培养对象的思想和情绪,对做好“导学思政”至关重要。研究生培养需要“亦师亦友型”而非“老板型”的导师,杜绝把师生关系扭曲为雇佣关系,杜绝“只用不导”“只挂不导”“只招不导”等现象。导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量身定制的各类“工具”和“秘技”,还需要时常关注其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发展,始终强调德为才先、修己安人,通过谈心、交流、组会等多种形式,让学生在增长才干的同时,对“学什么?为谁学?有何用?”建立起清晰而正确的认识。通过双方相互交流、相互沟通、相互启发、相互补充,在导师与学生彼此间发展良性互动的师生成长关系的同时,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。

总之,我们应该按照教育部《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》的要求,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导师队伍,践行导学思政,秉承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“导学习”、“导思想”、“导人生”、“导生活”,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导学关系,加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